知道"车贲"是什么意思吗?可以解释的清楚些吗?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3 18:16:49
我有位学生问我,字典里找不出来,在网上我看到孙子兵法里提到过,不知道什么意思?

在孙子兵法-谋攻第三中,网络上都有这么一段:
……攻城之法,为不得已。修橹□①□②,具器械,三月而后成;距堙,又三月而后已。……
【注】
①:〔车贲〕。
②:“温”字“氵”旁换“车”旁。

单讲“车贲”,实际这是一个字,因为打字法打不出来,所以就看似两个字了。并且这个字的“车”字旁是繁体,“贝”也是繁体。读作fen二声。《说文》说这是一种淮阳名车。
后面的字②(读wen一声)是一种卧车。
这两个字在一起,是指一种匈奴的车名

这是战车的代称,在先秦文学里面关于论战兵法等的文章出现过很多次

谋攻第三

孙子曰:夫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。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攻城之法,为不得已。""修橹""□①□②,具器械,三月而后成;距堙,又三月而后已。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,杀士卒三分之一,而城不拔者,此攻之灾也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,毁人之国而非久也,必以全争于天下,故兵不顿而利可全,此谋攻之法也。故用兵之法,十则围之,五则攻之,倍则分之,敌则能战之,少则能逃之,不若则能避之。故小敌之坚,大敌之擒也。夫将者,国之辅也。辅周则国必强,辅隙则国必弱。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: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,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,是谓縻军;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,则军士惑矣;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,则军士疑矣。三军既惑且疑,则诸侯之难至矣。是谓乱军引胜。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,识众寡之用者胜,上下同欲者胜,以虞待不虞者胜,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此五者,知胜之道也。故曰:知己知彼,百战
不贻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战必败。
孙子说:用兵的原则,迫使敌国举国降服是上策,用兵力击破它就差些,迫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,用兵力击破它就差些;迫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,用兵力击破它就差些;迫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,用兵力击破它就差些;迫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,用兵力击破它就差些。所以百战百胜,不能算是最高明的;不经战斗而